English

在家庭中如何开展心理治疗

2000-07-24 来源:生活时报 韩晓丽 我有话说

人们对于心理疗法似乎还不十分熟悉。其实,很早以前,我们的老祖先就已经应用它治病了。在现实生活中,不少家庭实际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着。

所谓心理疗法,即精神疗法,是通过开导、劝慰、说服和鼓励等方式来影响人的情绪,使其精神、心理状态得以改善。

实际上,多种疾病的发生,发展与预后都与精神因素有关。当前十分多见、乃至“流行”的心身疾病,诸如高血压病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消化性溃疡、神经官能症等等,均与精神因素有关。同时,许多疾病的转归也受精神因素的影响。尤其是人患病之后,心理状态都会相应地发生改变。特别是那些重症、急症、久治不愈的慢性病以及顽症和绝症病人,他们的精神或心理状态十分复杂,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恐惧、疑虑、焦急、不安甚至绝望心理。在这种情况下,单凭药物往往不易奏效,必须配合心理治疗。因此,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今天,应该让心理疗法走进每一个家庭。

说理法。这是最基本、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心理疗法。它是用语言对病人进行说服、解释、鼓励、劝告和指导。这需要首先掌握病人的病情、个性特征和心理矛盾,其次要了解其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。不了解这些便信口开河,常常会起反作用,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,加重病情。

如果病人的病情反复发作,其心情一定焦急不安。此时应该以安慰、劝导为主,耐心、反复地讲解对待慢性病必须“既来之、则安之”,特别要指出,任何疾病的康复,都要经过一个过程。相反,有些病人对自己的病情重视不够,大咧咧,不以为然,不用药,不检查,对其便应该采取告诫的态度,指出这样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。对一些十分胆怯、甚至有恐怖心理的病人,则应以鼓励为主,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,鼓励他们振作精神。

转移法。通过谈话和采用其它疗法,转移病人的注意力,使其在头脑中建立新的兴奋灶来代替原有的兴奋灶。“转移法”常通过与病人谈话(谈他们感兴趣的内容),或是与他们一起娱乐,如听音乐、歌曲、相声等,转移他们的注意力。

以情胜情法。祖国医学认为七情可致病,也可治病,《黄帝内经》说,喜可胜忧,恐可胜喜,思可胜恐,怒可胜思,悲可胜怒等。

暗示法。此法是指在病人主动配合下,利用语言、手势、表情或其它信号,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,帮助其康复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